银行
电子银行整体安全/ 商业银行移动营销系统信息安全及无纸化/ 商业银行柜面无纸化安全/ 商业银行电子回单安全/ 商业银行网银助手安全/ 商业银行批量代发代扣数据安全/ 商业银行在线借贷电子合同安全/ 电子银行风险监控证券
证券行业移动柜台及信息安全保险
保险行业电子投保全流程安全解决方案互联网金融
P2P ( 网贷平台) 安全/ 供应链融资平台安全/ 融资租赁平台安全/ 在线身份认证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整体安全电子商务
电子招标投标安全/ 大宗交易平台数字证书应用安全移动金融
移动支付TSM 平台接入安全/ 金融IC 卡发卡系统/ 金融IC 卡证书多应用安全移动安全
移动平台整体安全/ 移动平台客户端应用安全加固/ 移动平台应用市场渠道监控/ 移动平台数字证书安全应用/ 移动办公安全企业安全基础设施
CA 数字证书认证系统建设资金管理
企业资金管理系统安全基础通用
数字证书应用与建设税务
电子发票安全卫生医疗
医疗行业电子签名全流程安全解决方案证照合一
电子证照及“三证合一”政务办公
政府行政审批系统安全/ 政府电子化采购平台安全/ 移动电子政务安全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智慧钥匙产品检测服务> 认证检测服务
移动金融技术服务认证/ IT产品信息安全认证/ 数据中心检测认证/ 云计算技术金融应用检测/ 中国银联支付应用软件安全认证/ 商业银行应用程序接口检测产品检测服务> 预测试服务
产品检测服务> 委托测试
金融IC卡检测/ 受理终端检测/ 移动终端应用软件(APP)检测/ 安全加固/ 渠道监控/ 行为监控/ USBKey和OTP检测/ 移动金融安全芯片检测/ 移动金融安全载体(SE)检测/ TEE和TA检测/ 条码技术检测其他服务
金融领域安全IC卡和密码经验示范工程验收测试国密验收测试(国密算法改造验收测试)/ 信息安全资讯与同行业动态通报合规类
非银支付检测/ UPDSS合规评估/ 银联入网测评/ 电子招投标系统检测/ 等保测评/ 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 App安全认证/ 电子社会保障卡服务渠道接入安全评估/ 收单外包服务商安全技术评估评估类
电子银行评估/ 渗透测试/ 移动APP安全检测/ 代码审计/ 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移动客户端)/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信息系统安全评估咨询类
数据安全治理/ ISO27001咨询/ 个人信息保护咨询&风险评估/ 信息科技风险审计咨询生产系统证书下载
新证书下载平台(生产证书)/ 证书下载支持手册测试系统证书下载
新证书下载平台(测试证书)/ 证书下载支持手册普通证书
普通证书技术支持手册/ 证书常见问题解决办法/ CFCA网站查询证书说明文档/金融IC卡根服务平台相关手册全球服务器证书
全球服务器证书用户手册/ 全球服务器证书技术支持手册/ 服务器证书在线支持工具本站支持IPv6
银行
证券
保险
互联网金融
第三方支付
电子商务
移动金融
移动安全
基础通用
税务
卫生医疗
证照合一
政务办公
智慧城市
产品检测服务> 认证检测服务
产品检测服务> 预测试服务
产品检测服务> 委托测试
其他服务
合规类
评估类
咨询类
普通证书
全球服务器证书
字号:大中小
《个人征信电子授权安全技术指南》(JR/T 0299—2024)是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一项金融行业标准,旨在规范和提升个人征信电子授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中,“线上有效鉴别个人身份”是该指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金融机构在数字化环境下有效识别个人身份提供了技术和流程指导。
一、相关引用标准
在《个人征信电子授权安全技术指南》中,“线上有效鉴别个人身份”内容(第5.2条)直接或间接引用了以下重要标准和法规: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控制实践指南》(GB/T 22081—2016 )——提供数据安全和信息保护的指导。
《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JR/T 0171—2020 )——明确个人金融信息采集与保护的基本要求。
《用于金融服务的公钥基础设施 实施和策略框架》(GB/T 27913—2022 )——为数字证书的应用和管理提供具体要求。
《金融数据安全 数据生命周期安全规范》(JR/T 0223—2021 )——为金融数据在采集、存储、传输、使用、共享和销毁全生命周期内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指导。
二、线上有效鉴别个人身份的核心内容
1.鉴别原则
有效性优先:金融机构需以确保身份鉴别的有效性为原则,避免单一或简单的鉴别方式。
信息最小化:仅采集完成身份鉴别所需的最少信息,严格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2.鉴别手段
线上身份鉴别需结合多种技术手段,和其他2种及以上成熟的身份鉴别措施对个人身份有效性进行鉴别。
3.主要方法
包括但不限于:
身份证鉴别:通过与公安部门身份证核验数据源验证身份证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宜识别身份证件的伪造风险。
其他身份鉴别措施:生物特征验证:如人脸识别、指纹扫描、虹膜验证等。
银行卡验证:通过用户的银行卡信息进行核验,确保账户与身份一致性。
运营商实名验证:利用运营商实名信息,核实手机号与用户身份的匹配关系。
数字证书的身份鉴别:若用户使用满足以下条件的数字证书进行身份验证,可免除其他鉴别方式。
硬件存储安全:数字证书存储在符合GB/T 37092—2018中密码模块安全二级及以上标准的设备中。
有效性验证:验证数字证书的真实性及其签名的有效性。
三、线上身份鉴别的应用场景与流程
1.应用场景
金融服务场景:线上贷款申请、信用卡办理、征信查询授权等。
风险防控场景:防止身份冒用或欺诈。
2.典型流程
金融机构获取用户授权并请求其提交基本身份信息。
系统调用多种鉴别方式(如身份证鉴别与生物特征识别)完成身份验证。
若验证通过,记录并存证验证过程及结果,确保数据可追溯性。
四、建议采用的线上身份鉴别组合
1. 快速验证组合
身份证鉴别 + 生物特征验证 + 运营商实名验证
适用场景:大多数线上金融服务,如信用卡申请、贷款审批。
优点:身份证鉴别可快速核实用户身份真实性,生物特征验证(如人脸识别)提升防冒用能力,运营商实名验证快速高效,适合简化流程的场景
2. 增强型组合
身份证鉴别 + 银行卡验证 + 生物特征验证
适用场景:高风险业务,如大额贷款或信用评分查询。
优点:身份证鉴别可快速核实用户身份真实性,生物特征验证(如人脸识别)提升防冒用能力,银行卡验证确保身份与银行账户一致,降低身份伪造可能,提供多层保护,增强安全性。
3. 高安全组合
数字证书 + 生物特征验证
适用场景:金融机构内部重要业务,或涉及长期信任的高敏感业务。
优点:数字证书提供强身份认证和防篡改能力,生物特征作为辅助验证,防止证书被他人盗用。
推荐场景与组合选择对照表
通过这些组合,金融机构可以针对不同业务场景在安全性和用户体验之间找到最佳平衡。
五、对金融机构的建议
1.全面布局多因子身份验证机制:避免单一鉴别方式,建议引入身份证、生物特征、银行卡等多种验证手段。
2.强化技术与合规性建设:确保身份鉴别过程符合《个人征信电子授权安全技术指南》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3.支持数字化转型
应用数字证书等技术能加速线上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提高验证效率,优化用户体验。
通过《个人征信电子授权安全技术指南》的解读,“线上有效鉴别个人身份”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明确的标准与技术指导。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征信授权的安全性,也为个人信息安全和数据合规保驾护航。未来,金融行业需进一步落实指南要求,以推动行业数字化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禹萌
版权所有 CFCA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7号8层 邮编:100031
北京市西城区菜市口南大街平原里20-3 邮编:100054
版权所有@CFCA本站支持IPv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7号8层 邮编:100031
北京市西城区菜市口南大街平原里20-3 邮编:100054
客服电话:400-880-9888
投诉电话:010-80864105、4106
全国渠道合作伙伴招募电话:010-80864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