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
电子银行整体安全/ 商业银行移动营销系统信息安全及无纸化/ 商业银行柜面无纸化安全/ 商业银行电子回单安全/ 商业银行网银助手安全/ 商业银行批量代发代扣数据安全/ 商业银行在线借贷电子合同安全/ 电子银行风险监控证券
证券行业移动柜台及信息安全保险
保险行业电子投保全流程安全解决方案互联网金融
P2P ( 网贷平台) 安全/ 供应链融资平台安全/ 融资租赁平台安全/ 在线身份认证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整体安全电子商务
电子招标投标安全/ 大宗交易平台数字证书应用安全移动金融
移动支付TSM 平台接入安全/ 金融IC 卡发卡系统/ 金融IC 卡证书多应用安全移动安全
移动平台整体安全/ 移动平台客户端应用安全加固/ 移动平台应用市场渠道监控/ 移动平台数字证书安全应用/ 移动办公安全企业安全基础设施
CA 数字证书认证系统建设资金管理
企业资金管理系统安全基础通用
数字证书应用与建设税务
电子发票安全卫生医疗
医疗行业电子签名全流程安全解决方案证照合一
电子证照及“三证合一”政务办公
政府行政审批系统安全/ 政府电子化采购平台安全/ 移动电子政务安全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智慧钥匙产品检测服务> 认证检测服务
移动金融技术服务认证/ IT产品信息安全认证/ 数据中心检测认证/ 云计算技术金融应用检测/ 中国银联支付应用软件安全认证/ 商业银行应用程序接口检测产品检测服务> 预测试服务
产品检测服务> 委托测试
金融IC卡检测/ 受理终端检测/ 移动终端应用软件(APP)检测/ 安全加固/ 渠道监控/ 行为监控/ USBKey和OTP检测/ 移动金融安全芯片检测/ 移动金融安全载体(SE)检测/ TEE和TA检测/ 条码技术检测其他服务
金融领域安全IC卡和密码经验示范工程验收测试国密验收测试(国密算法改造验收测试)/ 信息安全资讯与同行业动态通报合规类
非银支付检测/ UPDSS合规评估/ 银联入网测评/ 电子招投标系统检测/ 等保测评/ 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 App安全认证/ 电子社会保障卡服务渠道接入安全评估/ 收单外包服务商安全技术评估评估类
电子银行评估/ 渗透测试/ 移动APP安全检测/ 代码审计/ 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移动客户端)/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信息系统安全评估咨询类
数据安全治理/ ISO27001咨询/ 个人信息保护咨询&风险评估/ 信息科技风险审计咨询生产系统证书下载
新证书下载平台(生产证书)/ 证书下载支持手册测试系统证书下载
新证书下载平台(测试证书)/ 证书下载支持手册普通证书
普通证书技术支持手册/ 证书常见问题解决办法/ CFCA网站查询证书说明文档/金融IC卡根服务平台相关手册全球服务器证书
全球服务器证书用户手册/ 全球服务器证书技术支持手册/ 服务器证书在线支持工具本站支持IPv6
银行
证券
保险
互联网金融
第三方支付
电子商务
移动金融
移动安全
基础通用
税务
卫生医疗
证照合一
政务办公
智慧城市
产品检测服务> 认证检测服务
产品检测服务> 预测试服务
产品检测服务> 委托测试
其他服务
合规类
评估类
咨询类
普通证书
全球服务器证书
字号:大中小
规范编制背景
2025年7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移动终端数字证书应用技术规范》(JR/T 0340-2025),旨在为移动终端数字证书的使用出具统一应用标准,为移动终端数字证书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核心内容解读
一、移动证书整体应用框架
移动证书应用服务体系架构主要由客户端、服务端和电子认证机构三部分组成。
1. 客户端包括移动应用和移动证书客户端模块。
移动应用是移动证书服务的使用者,用户在移动终端上通过移动应用使用移动证书客户端模块获取完整的数字证书服务。移动证书客户端模块可由第三方机构向移动应用提供。
2. 服务端包括业务系统和移动证书服务端模块。
业务系统提供具体业务服务,并通过验证用户的签名和验证移动证书有效性,来判断用户操作真实性。移动证书服务端模块为用户提供移动证书的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可由第三方机构向业务系统提供。
3. 电子认证机构负责提供数字证书全生命周期管理功能。
二、三种典型移动证书应用模式
1. 文件证书
引用参考《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通用规范》(JR/T 0068—2020)中 6.2.2.2 文件证书 的要求。
2. 非对称密钥分散证书
将私钥分量分布在不同的设备中,以避免全部私钥信息的直接存储和使用。签名时,各设备的私钥分量进行协同签名运算。采用安全保障措施,防止证书私钥外泄,确保私钥安全性。
3. TEE/SE证书
引用参考《基于数字证书的移动终端金融安全身份认证规范(JR/T 0285-2024)》,其对基于可信执行环境(TEE)和安全单元(SE)的移动终端安全身份认证服务进行了规范。
三、身份鉴别
1. 移动证书服务端模块
应独立识别或通过业务系统识别每个访问实体(证书的拥有者)的真实身份,并确保每个实体只能按照业务系统设定的范围提供业务服务。在访问实体身份被成功鉴别前,移动证书服务端模块应禁止执行该实体的任何操作。
2. 服务端业务系统
可采用的身份鉴别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已有数字证书、身份证要素验证、银行卡要素验证、动态口令(OTP)、生物识别技术、临柜面签。
3. 移动证书客户端模块
对实际使用者应具有身份鉴别功能,在启用私钥进行签名之前,应采用口令或生物识别等方式对实际使用者进行鉴别,鉴别通过才能生成签名;若鉴别不通过,则应拒绝生成签名。
四、用户密钥安全管理
1. 移动证书服务端模块
采用非对称密钥分散方式提供移动证书应用服务时,应保证服务端用户私钥分量的安全性,防止私钥分量外泄,避免签名被冒用的风险。
2. 移动证书客户端模块
密钥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a)移动证书客户端模块应具备密码运算功能,能够实现签名或验签等功能,密码算法必须符合国家密码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
b)移动证书客户端模块应实现私钥安全存储功能,不提供私钥导出指令,采用非对称密钥分散或TEE/SE密钥的证书存储方式下,签名过程中完整私钥不应以明文形式在移动终端富执行环境REE内存中出现。
c)移动证书客户端模块应与移动设备信息及应用信息绑定,防范证书被非法复制到其他移动设备或应用上使用。
满足《规范》要求的实施方案及其功能特点
中金金融认证中心(CFCA)推出“基于密钥分散协同签名技术数字证书实施方案”——CFCA云证通,以及“基于FIDO标准的数字证书实施方案”——CFCA FIDO+。
CFCA云证通基于SM2、SM3、SM4国密算法,提供密钥分散证书下载、协同签名、数据加解密等功能,让客户可以无需携带额外硬件设备,以智能设备为载体,随时、随地、安全、便捷地实现电子签名。云证通提供云端数字证书身份认证与数字签名服务,可为移动端业务操作进行可信赖的安全加固,防止出现抵赖、篡改等问题。
CFCA FIDO+基于FIDO生物识别技术和电子签名技术,在客户登录、支付、转账场景中通过指纹、3D人脸等方式实现快速认证,应用TEE数字证书模式实现安全认证保护,防止远程调用攻击,保障安全性的同时,给予用户更加便捷的体验。
CFCA云证通和CFCA FIDO+两种实施方案拥有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密码管理局、公安部等颁发的相关资质认证,技术要求满足《移动终端数字证书应用技术规范》(JR/T 0340-2025),具有合规性保障,并在各大银行、证券机构等众多金融机构实施上线,且系统运行稳定。
未来,CFCA作为“可信数字身份服务的领导者”,将继续致力于创新产品模式,扩展服务场景,筑牢安全基线。
责任编辑:禹萌
版权所有 CFCA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7号8层 邮编:100031
北京市西城区菜市口南大街平原里20-3 邮编:100054
版权所有@CFCA本站支持IPv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7号8层 邮编:100031
北京市西城区菜市口南大街平原里20-3 邮编:100054
客服电话:400-880-9888
投诉电话:010-80864105、4106
全国渠道合作伙伴招募电话:010-80864274